病名。①出《仙传外科秘方》卷九。又名脱疽疔。消渴病合并脱疽者。初发可先治消渴,服流气饮、苦参丸以解毒生肌,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、加蓼叶在内同煎,浸七天后,单以此叶贴在患处,余可参见脱疽条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士怡。江苏昆山人。精于医术,尤长于伤寒。根据张仲景的著述,吸取过去各家的有关论述,编成《伤寒会通》一书,已佚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大惑论》。指眼前发黑,视物昏花的症象。多由肝肾精血不足,或肝阳风火、痰浊上扰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目眩候》:“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,宗脉之所聚也。筋骨血气之精,与脉并为目系,系上属于脑,若
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清·黄宫绣撰。刊于1769年。分上、下两篇。上篇为卷1~7,将药物分为补剂、收涩、散剂、泻剂、血剂、杂剂和食物七类。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。下篇为卷8~9,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蚂蚁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大会为谷。”
与椎通。脊柱骨的分节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操作方法有:①用一手拇指和食、中指相对,分别拿住小儿的虎口和掌根部天门穴,另一手握住肘部,进行摇动。有顺气作用。见《小儿按摩经》。②自小儿手掌八卦中的乾宫穴,经坎、艮部按至虎口处。有清脾
子午流注用语。指阳经开输穴的同时,必须同开原穴。“本”,指本日的值日经;“原”,指值日经的原穴。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(值日经)井穴足窍阴,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,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,同时开胆经的原穴丘
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。撰人未详,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。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。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,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。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,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