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风的八种证候。《古今医鉴》:“夫小儿有热,热盛生痰,痰盛生惊,惊盛发搐,搐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。搐、搦、掣、颤、反、引、窜、视是也。搐者两手伸缩,搦者十指开合,掣者势如相扑,颤者头偏不正,反者身仰
病名。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疟疾者,先寒后热,发作有定期,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。若一日一作,太阳、少阳也;间日而作,阳明、少阳也;伸欠、恶寒头痛,太阳也;发热口渴,阳明也;有寒有热,
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。首载《千金要方》。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,治疗穴位均冠“鬼”字为名。其数十三,故称十三鬼穴。十三鬼穴,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,今多指人中(鬼宫)、少商(
古作(tì涕)。同涕。《礼记内则》:“不敢唾洟。”涕本又作洟(《释文》)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“涕甚曰洟”,指鼻涕增多者。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肛边有漏孔,漏管弯曲,便后出血的病症。相当于肛漏。又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:“肛边生疮而出血也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有《黄帝素问入试秘宝》七卷,已佚。
病名。又名千岁疮。为瘰疬生于遍身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:“生于遍身,漫肿而软,囊内含硬核者,名流注疬。”详瘰疬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渊然条。
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大戟过量中毒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症见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水样便。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。甚者可致肾功能衰竭。治宜按情况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。文献有用菖蒲汁、芦根解毒的记载,可
【介绍】:元代庆元路(今浙江宁波)人。与其父陈瑞孙同著《难经辨疑》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