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饮心痛

饮心痛

病证名。指水饮,痰涎上乘于心所致的心痛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亦称停饮心痛。《诸病源候论·心病诸候》:“心痛而多唾者,停饮乘心之络故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心病源流》:“曰饮,必恶心烦闷,时吐黄水,甚则摇身作水声,由伤水饮,痰涎积聚也。宜小胃丹胃苓汤。热饮加黄连甘遂,寒饮加肉桂茯苓苍术半夏。水饮流注膈痛,宜三花神佑丸。”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》:“痰痛即饮痛,脉滑,咳嗽,其痛游走无定,宜二陈汤加干薤白五钱、瓜蒌皮二钱主之。”《医学心悟·心痛》:“饮痛者,水饮停积也,干呕吐涎,或咳,或噎,甚则摇之作水声,脉弦滑,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”亦可用桂朴汤、枳壳汤、旋复花汤等方。参见心痛、停饮心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分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①见《保生秘要》:“……后二指由胸至胁分之。”用两手拇指或手掌,由一处向两边分开推动。参见分推法。②即分筋手法,见分筋手法条。

  • 五入

    即五味所入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洋参

    见清·龙柏《药性考》。即西洋参,详该条。

  • 上纪

    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载:“上纪者,胃脘也。”王冰注:“谓中脘也。”后《类经图翼》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腰脚冷痹

    证名。因风寒湿毒之气侵袭腰脚所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四:“夫腰脚冷痹者,由风寒湿三毒之气,共伤于人,合而成痹也。此皆肾弱髓虚,为风冷所搏故。肾居下焦而主腰脚,其气荣润骨髓,今肾虚受于风寒,湿气留滞于

  • 金钩藤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钩藤,详该条。

  • 肉矮陀陀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水苋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突

    经穴名,代号ST10.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水门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颈侧部,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;或于胸锁乳突肌前缘,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取穴。布有颈皮神经,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,并

  • 小儿惊痫

    病证名。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惊痫者,起于惊怖大啼,精神伤动,气脉不定,因惊而发作成痫也。”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惊痫者……轻者,但耳热面赤,

  • 产后腹中块痛

    见陆清洁《医药顾问大全·妇人科》。即儿枕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