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骨蒸

骨蒸

病名。①五蒸之一。因形容其发热骨髓蒸发而出,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三:“骨髓中热,称为骨蒸,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:“蒸病有五。一曰骨蒸,其根在肾,旦起体凉,日晚即热,烦躁,寝不能安,食无味,小便赤黄,忽忽烦乱,细喘无力,腰疼,两足逆冷,手心常热,蒸盛过伤,内则变为疳,食人五藏。”骨蒸常有盗汗遗精、梦交,或经讯失调等症。多由阴虚内热所致,治宜养阴清热,常用秦艽鳖甲散柴前梅连散等方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参见蒸病、五蒸、二十三蒸等条。②指痨瘵。《杂病广要·骨蒸》:“骨蒸即后世所称痨瘵是也。”详痨瘵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奇分

    奇零不尽的余数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: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。”

  • 西五味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南五味子,详该条。

  • 扫散法

    推拿手法。用拇指桡侧部或其余四指指端快速地来回推抹头颞部。有疏散风邪等作用。常用于头痛等症。

  • 灰黑干刺苔

    舌苔灰黑而生干刺。为脏腑实热,律液受伤。症见咽干,口燥,喘满,宜急下存阴。若里结未成,而见烦躁,口渴,胸中胀满,呕吐频作,或常干呕等症,则宜苦寒清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夜间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潮热而引起的抽搐,由脾虚心热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亥、子、丑时不甚抽搐,而卧不稳,身体温壮,目睛紧斜视,喉中有痰,大便呈银褐色,乳食不消,多睡,不纳津液。当补脾治心。补脾

  • 经闭不利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
  • 橘筋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橘络,详该条。

  • 鸡爪三七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伽蓝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飞扬

    见飞阳条。

  • 脾肾泄

    病名。又称脾肾泻。《医学从众录·泄泻》:“五更天将明时,必洞泄一二次,名曰脾肾泄,……四神丸加味主之。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,宜利水,次补脾。久泻大泻,宜补肾,以胃关煎、八味丸之类为主,兼服补中益气汤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