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池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小儿禀受虚怯,厥气上逆,痞而不散,故发心痛而啼也。”治以散寒开窍为主。用苏合香丸。
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生。是淳于意的弟子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火喘、火炎上喘。详各该条。
即太阳腑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白毛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两阳,指风温病邪及艾火或温针等温热之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邪风被火热、血气流溢,失其常度,两阳相熏灼,……”谓阳热的病证误用艾灸或温针熏迫汗的方法,火邪与阳热两种阳邪互相熏蒸燔灼,会导致
脉象。来迟去疾之脉。为内邪有余,表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迟去疾,此出迟入疾,名曰内实外虚也。”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。即内托芪柴汤,见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分娩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