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津液
即生津。详该条。
即生津。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绿萼梅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即蜘蛛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撰《崔氏食经》4卷。《医心方》、《证类本草》等多引用。
养生学著作。1卷。清·潘蔚辑,刊于1858年。本书系辑录《十二段锦》、《分行外功诀》(心、身、面、耳、目、口、舌、齿、鼻、手、足、肩、背、腹、腰、肾)、《内功静坐气功图说》、《易筋经》及《却病延年法》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镫,故名。
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即经来胁痛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枢,见该条。
小儿各种呕吐病证的总称,历代医家分类不一:①《活幼心书》诸吐有冷吐、热吐、积吐、伤风嗽吐、伤乳吐。②《幼科全书》:有物无声曰吐,有声无物曰呕,有声有物曰呕吐。其证有三:有寒、有热、有食积伤。③《幼科类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等篇。指心烦发热,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。在外感热病中,属于表证者,为邪热不得外泄;属于里证者,为里实热盛;若大便不通,少腹满而烦者,系燥屎内结所致。内伤杂病中,可见于肝火旺盛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