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伤嗽血

内伤嗽血
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。多因肺胃积热,痰火上冲,或房劳精竭,肾火刑金,或思虑伤脾,脾火消阴,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,或用心太过,心火妄动所致。其症身无表邪,咳嗽吐血。肺胃积热,胃火上冲者,治宜清金降火,选用泻白散清胃汤化痰丸等方。房劳精竭,肾火刑金者,先用***地黄汤,血止后选用归芍天地煎三才丹等。脾阳不足,土不生金者,加味归脾汤;脾阴不足,土中之火刑金,加味戊已汤。怒动肝火,木火刑金者,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,加味补肝散。心火妄动者,导赤各半汤心血不足者,天王补心丹。肾火不足,阳虚不能摄血者,八味肾气丸等方。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症、肺部结核、肺部肿瘤、肺郁血等疾病。参见嗽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滚地龙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临泣

    经穴名。在头部者,称头临泣;在足部者,称足临泣。同属足少阳胆经。见各该条。

  • 唇口燥裂

    证名。指口唇干燥,甚则裂开的症象。《温疫论·数下亡阴》:“津不到咽,唇口燥烈,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。今重亡津液,宜清燥养营汤。设热渴未除,里证仍在,宜承气养营汤。”多因阴津不足,脾热炽盛所致。治宜养阴

  • 春温

    病名。见《温疫论补注·诸家温疫正误》。伏气温病的一种,系冬受寒邪,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(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)。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、口渴、心烦、小便黄赤、舌红等为特征。治宜清

  • 徐灵胎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大椿条。

  • 陈梦琴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希恕条。

  • 拐子药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雪里开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湿虫

    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“脐中出水,旋变作虫行之状,绕匝周身,扒搔不尽,用苍术浓煎汤浴之,仍以苍术细末入麝香少许调服。”

  • 肠胃

    ①解剖学同名器官。①胃与肠的合称。《灵枢·平人绝谷》:“肠胃之长,凡五丈八尺四寸,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,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。”②泛指口至肛门的消化道。《灵枢·肠胃》:“肠胃所入至所出,长六丈四

  • 胬肉

    见《疡科纲要》。高突于疮口之肉芽,影响脓毒排泄。可用丹药或乌梅肉炭、冰片研匀外敷去之。见疮疡生胬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