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燥痰

猜你喜欢

  • 辨证良方

    方书名。4卷。清·蒋杏桥编集。刊于1858年,卷1便易方及急救方;卷2介绍小儿痘、麻诸方为主;卷3诸痛方、外科方、诸伤方、妇人方;卷4《达生篇》举要,血、痰、嗽、喘及小儿方。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,少

  • 欲降反升

    反治法之一。即欲通利下降,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。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,肺气通调,水道自利,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。

  • 失荣

    古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失营。因情志所伤,肝郁络阻,痰火凝结而成。病生于颈项,初起微肿,皮色不变,日久渐大,坚硬如石,固定难移;后期破烂紫斑,渗流血水,气血渐衰,形容瘦削,状如树木失去荣华,故

  • 脂膜

    指胸、腹腔内网络于脏腑器官之外的富含油脂的网膜,如大网膜、肠系膜之类,虞搏等认为是三焦的一部分实体,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三焦者,指腔子而言,…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,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。”

  • 差经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亦名错经,蹉经、蹉缠、蹉理症、踵经。多因素嗜辛辣热物,积热郁久,内扰冲任,迫血妄行所致。症见月经来时从大小便俱出。治宜解热毒、调气血。方用分利五苓汤(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赤芍

  • 两手托天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少林内功》。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,指端向前,两手缓缓上举过头,再徐徐而下收回至腰部。

  • 金匮要略释义

    书名。①湖北中医学院主编。此书以词解、释义的形式为主,帮助读者理解《金匮要略》原文,每篇并附概说和结语。为切于临床实用,删去原本最后三篇。本书1963年初版,1973年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印,并将其列

  • 毒气

    即疫疠之气。见疠、戾气各条。

  • 锁肚

    病证名。①指初生儿大便不通。婴儿出生后二、三日不大便,除生理畸形外,大多由于胎热壅结,或胎禀不足,大肠传送无力所致。胎热者宜清肠,用一捻金;胎禀不足者宜益气,先用独参汤,继以蜜煎导法。②脐风三证之一。

  • 狭叶醉鱼草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白鱼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