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铁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盖脾土强者,足以捍御湿热,必不生黄,惟其脾虚不运,所以湿热乘之。”黄重者利湿清热,用茵陈五苓散;黄稍退,即速健脾。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,宜补脾健胃
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。水煎,加青黛,冲服。治肩背痛属木火刑金,左关脉数者。
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。
出《石药尔雅》。为雌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,详牵牛子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生平不详,与赵素合撰《订补风科集验方》二十八卷。
解剖名。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。即唇,亦作唇口。唇之色泽具诊断意义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:“唇口焦红者吉,唇红者主烦躁渴饮,唇燥裂者是脾热,唇口俱肿赤者是热极……,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……。”参见唇条。
出《三奇方》。为南天竹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