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彧中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甲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梁氏见效方》,已佚。
病因分类之一。指感受六淫、疫疠之气等外邪。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,或从口鼻吸入,均自外而入,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,故称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即发于环跳穴的附骨疽。详附骨疽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金刚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九方。朱砂适量。为细末,猪心血和匀,蒸饼裹剂蒸熟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一丸,食后、临卧人参煎汤送下。治痫症。
证名。又名眼暗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夫目者,五脏六腑阴阳精气,皆上注于目。若为血气充实,则视瞻分明;血气虚竭,则风邪所侵,令目暗不明。”即目昏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一作山提。撰《杂药方》10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