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接触沥青而引起的接触性皮炎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因体质特异,沥青热毒入侵,蕴郁肌肤所致。以颜面、颈、手指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多见。初起为光泽红斑,干燥灼痛或瘙痒;继则肿胀,皮肤
病证名。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胎前手足麻木,此属血少,宜养血安胎,以八珍汤为主。”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伤科著作。清·赵廷海撰。1卷,附《救伤秘旨续刻》1卷。刊于1852年。书中叙述因拳术所致损伤及骨折的辨证、手法和治疗验方。此外还记述了因武术“点穴”所受损伤的治疗法(共34穴)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八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,长期居住西藏,为藏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。曾把金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中医中药书籍译成藏文,对汉藏医学的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:“其形如蜈蚣,亦有头足,发寒热,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,宜雄黄定子涂之。”
即小儿风毒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黑睛有些微云,薄薄带淡白色不能去,名曰冷翳。”属宿翳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喘》。即火喘。又名火炎肺胃喘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