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针灸聚英》。指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九个经验效穴。即哑门、劳宫、三阴交、涌泉、太溪、中脘、环跳、(足)三里、合谷。
指纹理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两吻多画。”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。为石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元·朱震亨述,明·高叔宗校正。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,明嘉靖间高氏予以校正重刻。全书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有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、五官、口腔等多科病证。介绍治法比较具体,选方颇精,并
①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。②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景天三七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即保健按摩。见该条。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,官阶从三品。
即口上胡须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髭美,血少气多则髭恶,血气皆少则无髭。”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轮上一颗如赤豆。详该条。
即肝火的实证。参肝火、肝火上炎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