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肌热

肌热

证名。指肌表有发热感觉。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卷中。有虚实之分。实证多为外邪侵袭,阳明经脉受病。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阳明经病,为身热,目疼,鼻干,不眠,脉洪而长,以阳明主肌肉,其脉挟鼻络于目,故为此证。”治宜去阳明在经之邪,宜柴葛解肌汤等方。虚证多为气虚血虚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肌热,燥热目赤面红,烦渴引饮,日夜不息,脉浮大而虚,重按全无,为血虚发热,症似白虎,唯脉不长实为辨也,误服白虎必危,宜当归二钱,黄芪一两。”《丹溪心法·发热》:“肌热及去痰者,须用黄芩,肌热亦用黄芪,……补中益气汤,治虚中有热或肌表之热。”参见发热、气虚发热、血虚发热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子逆经

    病证名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女子逆经之证,乃血逆上行,冲灌瞳人,以致满眼赤涩。”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
  • 川朴花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厚朴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化血莲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内极七病

    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产后血气伤竭为内极七病,即旧方所云七害也。一者害食,二者害气,三者害冷,四者害劳,五者害房,六者害任(任同妊),七者害眼。皆产时伤动血气,其后虚极未平复,犯此七条而生诸病。”

  • 查了吾正阳篇选录

    见医学粹精条。

  • 大鸿

    见鬼臾区条。

  • 湿毒带下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经期、产后、胞脉正虚,湿毒秽浊之邪,乘虚内侵直伤胞脉,损伤冲任之气血,以致带脉失约,任脉不固所致。症见带下量多,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,五色杂下,气味臭秽,阴部痒痛,或有发热,腹痛,小便短赤等

  • 韩维康

    【介绍】:见韩文海条。

  • 大经

    ①较大的经脉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……泻其小络之血,出血勿之深斥,无中其大经,神气乃平。”②本经的经脉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经刺者,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。”③十二正经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一经上实下虚而

  • 大气入脏

    指比较严重的六淫邪气深入内脏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大气入脏,腹痛下淫,可以致死,不可以致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