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舌诊

舌诊

望诊重点内容之一。舌为心之苗,脾之外候;苔为胃气的反映。经脉中,手少阴之别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,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,足太阴之脉连舌本,散舌下。因此,脏腑有病,可以影响舌的变化。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质舌苔的形态、色泽润燥等变化,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、病势的深浅、气血的盛衰、津液的盈亏和脏腑的虚实等。曹炳章辨舌指南》:“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,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。”但两者必须结合,再与其他证候参照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梅瘟

    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以遍身紫块,发疮如杨梅状为特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杨梅瘟,遍身紫块,忽然发出霉疮是也。”治宜清热解毒汤下人中黄丸。并宜刺块令出血。参见瘟疫条。

  • 脾足太阴之脉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太阴脾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十二经之海

    出《灵枢·海论》。见血海条。

  • 蜈蚣咬伤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血疔

    病名。《外科真诠》卷下:“血疔或生肘下,或生眼角。疔有一窍如针眼淌鲜血不止,急用真香油四两,无灰酒不拘多少和匀热服,其血立止,徐用野菊花浓煎常服,切忌茶汤。”

  • 叶案存真类编

   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大巳寒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方。荜茇、肉桂各四斤,炮姜、高良姜各六斤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治久寒积冷,脏腑虚弱,心腹疼痛,胁肋胀满,泄泻肠鸣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,阳气暴衰

  • 微针

    古针具名。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欲以微针通其经脉,调其血气,营其逆顺出入之会。”

  • 巨胜苗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胡麻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藓皮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方。白藓皮、防风、***、黄芩、知母、沙参、人参各五钱,炙甘草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心肺风热壅滞,胸膈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