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少阴肾经

足少阴肾经
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K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指之下,邪走(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王注引《灵枢》文作“斜趣”)足心,出于然谷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踹内,出腘内廉,上股内后廉,贯脊,属肾,络膀胱;其直者,从肾上贯肝膈,入肺中,循喉咙,挟舌本;其支者,从肺出络心,注胸中。”本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,斜行到足掌心中(涌泉),出行到然骨(舟骨粗隆)的下面,沿着内踝后方,分布在足跟中,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,然后行至腓肠肌内,浅出腘窝内侧(阴谷),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,穿过脊柱,属于肾脏,联络膀胱。它直行的主干,从肾脏出来,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,进入肺部,沿着气管喉咙,到舌根两侧。它的支脉,从肺脏出来,联络心,流注到胸中。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。本经发生病变,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,面色发黑,喘息气逆,咳唾有血,目花,心悸,惊恐;口舌干燥,咽喉肿痛心烦心痛黄疸肠澼,脊柱、大腿内后廉痛,下肢肌肉萎缩,足底灼热疼痛等(图74)。

图74

猜你喜欢

  • 梁国佐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梁氏见效方》,已佚。

  • 生气

    ①生发和增强元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食气……少火生气。”参见少火生气条。②春天的生发之气,为万物生长所必需。③元气。《难经·八难》:“寸口脉平而死者,生气独绝于内也。”参见元气条。④泛指人

  • 耶律庶成

    【介绍】:辽代医家,契丹族。字喜隐。精通汉文,1032年(重熙初)为枢密直学士。契丹原为游牧民族,尚少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书籍,医药水平较低。兴宗耶律宗真命其将汉族地区医药方脉书籍译成契丹文,广为传播,

  • 红米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曲,详该条。

  • 吴思贤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观善条。

  • ①眼球。《济生方》:“睛之色赤者病在心。”②视觉功能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,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。”

  • 万重花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咸虾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疡医准绳

    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
  • 舒卡·洛最给布

    【生卒】:1509~1580?【介绍】:明代藏族医学家,为舒卡·年姆尼多吉的后裔。西藏人。从幼接受教育,尤精于医学。他所著的《祖先遗教》,是对《四部医典》进行注释的重要著作,至今仍为人们学习医典的重要

  • 湿霍乱

    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六。①《医林绳墨·霍乱》:“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,坐卧不安,甚则转筋,名之曰湿霍乱也。”多因饮食生冷,或感受寒、湿、暑邪所致。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。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