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霍乱论

霍乱论

书名。2卷。清·王士雄撰于1838年。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,改名为《随息居重订霍乱论》。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;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,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,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专著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杞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枸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羌活退翳汤

    《兰室秘藏·眼耳鼻门》方。羌活一两五钱,防风一两,荆芥穗(后下)、薄荷叶、藁本各七钱,酒知母五钱,黄柏四钱,川芎、当归各三钱,酒生地黄一钱,川椒五分,细辛少许,麻黄根二钱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水煎去渣,

  • 七情之一。因恐惧过度引致脏气病变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恐伤肾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,阴阳破散,经络厥绝,脉道不通。”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恐则气下。”内脏病变可出现气怯惊恐。《灵

  • 病发于阴

   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,反映病变在里。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,为发于阴经的病。(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)

  • 月客

    见《神仙服食经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
  • 葱豉荷米汤

    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鲜葱白一枚,豆豉二钱,薄荷四分,粳米三十粒。水煎服。治小儿伤寒初起,头痛身热,发冷无汗。

  • 两感伤寒

    病名。指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致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人之伤于寒也,则为病热,热虽甚不死;其两感于寒而病者,必不免于死。”又:“两感于寒者,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,则头痛,口干而烦满;二日则阳明与太阴

  • 中风论

    书名。①清·熊芴撰于1821年。1卷。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、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,并附医案数则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②吴锡璜撰。1册。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,并介绍了各种病

  • 假药

    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又名巴岩香、蛤蒌、假蒌。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.的全草。分布广西、广东及云南等地。苦、辛,温。温中散寒,祛风利湿,行气止痛。①治胃腹寒痛,疝痛

  • 异痘

    病证名。出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,如蒙头、抱鼻、锁口、锁项等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