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邪

五邪

五脏病邪的合称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肺,则病皮肤痛寒热,上气喘,汗出,……邪在肝,则病两胁中痛,……邪在脾胃,则病肌肉痛,……邪在肾,则病骨痛阴痹。……邪在心,则病心痛喜悲,时眩仆。”②指五种病因。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:“中风,有伤暑,有饮食劳倦,有伤寒,有中湿,此之谓五邪。”③指五脏各自对〈2〉的五种病因的反应。《难经·五十难》:“病有虚邪,有实邪,有贼邪,有微邪,有正邪,何以别之?”所指的五种邪,均与五脏的五行属性联系。④指风、寒、湿、雾、饮食之邪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清邪居上,浊邪居下,大邪中表,小邪中里,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。”⑤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五邪,指五脏的病邪。本篇主要讨论邪在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所出现的证状和针法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痘疹金镜录真本

   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
  • 腥臭气

    又称腥臊气。病者的痰液、汗液、白带、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。

  • 青龙衣

    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胡桃青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虚自汗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红炉点雪》。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。症见自汗恶风,汗出常冷,疲乏无力,脉微而缓或虚大。治宜益气固表。可用玉屏风散、补中益气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
  • 朱君辅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佐条。

  • 刘邦永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从化(今广东从化)人。少年时孤贫,在山中打柴为生。传说后来跟从“异人”学医,于是以医行世。用药不拘限于古方,为人放荡不羁,故人称是颠狂废人,因而自称“废翁”。好神仙,并推崇太素脉。

  • 项背强

    亦称项脊强。指后项背脊间肌肉筋脉牵强板滞不适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多由风冷乘袭足太阳经,或气血凝滞,脉络不和所致。治宜温散、通络等法。方用葛根汤、姜黄散、香苏散等。又因负重背脊外伤疼痛者,

  • 气分

    ①泛指属于气的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,常相对于血分而言,如邪在气分、气分湿热等。②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实热阶段。以中焦阳明为主,包括肺、胆、脾、胃、大肠等脏腑,范围较广。参气分证条。③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

  • 上腭部喉痈

    病名。即上腭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畜为益

    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禽畜肉食,因其血肉有情之品,有补益人体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