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呕血

呕血
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厥论》。指血因呕吐而出,有多至盈盆倾碗者。常因恼怒、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。亦有因暴怒伤肝,气火上逆者,兼见胸胁疼痛,心烦不宁,少寐多梦。甚者可见惊狂骂詈,不辨亲疏。舌质红,脉多弦数。治宜泻肝清胃,用丹栀逍遥散伐肝煎等方。偏火旺者,可先用***地黄汤凉血止血。若肝木侮土,脾胃受伤,致营血失守,其症无胀无火而神疲脉虚者,则宜五阴煎五福饮理阴煎等方。过劳所伤者,兼见遍身疼痛,时或发热,宜用***地黄汤加当归肉桂桃仁泥。饮酒过度,积热动血者,宜葛黄丸房劳过度损伤肝肾者,兼见面赤足冷,烦躁口渴。偏真阴亏损者,宜生脉散加减八味丸,或用左归饮小营煎之类。偏气虚阳衰者,宜异功散八味丸,或五福饮、大补元煎之类。呕血量多者,皆可合用花蕊石散。本证可见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、消化性溃疡、胃炎、胃动脉硬化、某些血液病等多种疾病。参吐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乘腭症

    病名。多由心经火毒上冲致上腭肿起,色红疼痛;或有白膜,饮食吞咽有碍;或身发寒热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发于上腭红肿者多起白膜,黄膜者少,有核用针,无核不刺。”治宜泻火、解毒,清热消肿。可选用玄参、连翘、

  • 晡时

    指申时。详十二时条。

  • 大弱风

    八风之一。指从南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南方来,名曰大弱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心,外在于脉,气主热。”

  • 杨梅毒喉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二:“***风,山岚瘴气也。岭南人最多此病,岭以北之淫疮亦***类也,递相传染,人皆畏之而恶之,不齿于人类,然有更衣时,触厕缸秽气而成者,有受湿成之者,不治,与治之不得其法,遂至毒冲顶

  • 毒注

    注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毒注候》:“毒者是鬼毒之气,因饮食入人腹内,或上至喉间,状如有物,吞吐不出,或游走身体,痛如锥刀所刺,连滞停久,故谓之毒注。”参见疰条。

  • 膏粱

    膏脂与粱米。泛指肥甘美味食物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(膏)梁(粱)之变,足生大丁(疔)。”

  • 感证宝筏

    见伤寒指掌条。

  • 视惑

    证名。指视物颠倒紊乱变异的证候。出《灵枢经》。①眼本无病,在某种特殊情况下,突然视物眩惑,颠倒紊乱,五色莫辨,称视惑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心有所喜,神有所恶,卒然相惑,则精气乱,视误,故惑,神移乃复。

  • 芳香化浊法

    《时病论》卷四方。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。藿香叶、佩兰叶各一钱,陈皮、制半夏各一钱五分,大腹皮(酒洗)一钱,厚朴(姜汁炒)八分,鲜荷叶(为引)三钱。水煎服。治五月霉湿,并治秽浊之气。

  • 赤游肿

    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即赤游丹。详该条。